公告通知内容: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风采|守护城市环境 打造中国领先

风采|守护城市环境 打造中国领先

发布时间:2017-12-1 10:18:18

blob.png

张玉飞每天都要面对垃圾山。

blob.png

广州环投集团科研人员在讨论

大洋网讯 这里是广州,珠水长廊尽是风光旖旎、千年西关十足岭南风味;这里是广州,国际灯光节迎客800万、耀眼世界,花城广场干净整洁、席地可坐;这里是广州,立交桥下成美景,园林绿化赏心悦目……不少街坊都真切地感受到,大街小巷渐渐变得井然有序,四季花开的景点随处可见,道路更干净,天空更蔚蓝,城市环境更靓丽、更美好。

一个“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的广州,离不开广州5万余名环卫工人日夜辛勤的付出,离不开环保领域每一位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探索,也离不开环保产业集团系统、科学地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努力。

负责广州中心城区

全部生活垃圾处理

致力于环保领域综合性业务的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环投集团”)是广州市政府直属的全资国有企业,拥有12家全资子公司,资产总额达200亿,业务覆盖清洁能源生产、固废资源开发、环保装备制造和环保技术服务等四大板块。目前,广州环投集团负责广州市中心城区100%生活垃圾处理任务,每日处理规模可达15630吨。

作为国内环保行业的标杆企业,广州环投集团荣誉累累,获得“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能力评价一级资质”、“固废行业专业化运营服务年度标杆企业”、“固废行业细分区域领跑企业”、“固废行业最具社会责任投资运营企业”等众多荣誉。据了解,下属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等项目还获“全国首批‘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等级评定Ⅰ级”、“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环保科普基地”等多项国家顶级奖项及荣誉。

据介绍,目前,广州环投集团已形成“前段收集、中转运输和终端处理”环卫一体化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全产业链,为大中小型城镇提供固废处理整体解决方案。拥有垃圾焚烧炉、烟气处理系统、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等各类环保装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在前端收集上,金沙洲居住新区生活垃圾真空管道回收系统,是国内新型垃圾收集系统的标杆项目;在中转运输上,采用的“水平压缩转运工艺”是国内最为成熟、应用最多的垃圾压缩工艺;在终端处理上,广州市在建资源热力电厂的焚烧炉全部由环投集团生产制造,生活垃圾整体处理规模和运营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广州环投集团还高度重视产学研和科技创新,依托现有产业,建立环保技术研究院,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人才,立足环保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究,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同时,通过“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三方合作打造产学研基地,开展包括与中国科学院、环保部华南环科所、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的长效合作,在环保技术研究院设立高效焚烧技术研发中心、热能高效利用研发中心等7大中心,业务覆盖固废处理全领域。

依托核心科技,广州环投集团形成四大核心业务格局。在清洁能源生产领域,广州环投集团垃圾焚烧总体处理能力达到26000吨/日,居全国前列,同时大力发展沼气发电、光伏发电;在固废资源开发方面,集团运营着四个大型卫生填埋场,其中运营的兴丰填埋场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填埋场,同步发展餐厨处理、土壤修复、污水处理、危废处理等固废业务;在环保装备制造上,广州环投集团是国内少有的拥有焚烧项目三大主机设备(焚烧炉、余热锅炉、烟气净化成套系统)技术和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国产化制造;另外,集团在现代环保服务上亦有所涉猎,涉足环保基金、环保租赁等环保类金融业务。

“十三五”期间,广州环投集团着力实施“1234”战略,即打造一个“以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为主体”的上市平台,建设“总部经济、环保装备制造”两个基地,培养“项目运营、技术研发、资本运作”三种能力,形成清洁能源生产、固废资源开发、环保装备制造和现代环保服务四大核心业务平台,实现固体废弃物日处理规模达到30000吨,年发电量达到40亿度,资产总规模达到200亿,实现跨越式发展。

blob.png

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

创新:烟气净化系统全球领先

用全球领先的烟气净化系统、执行全球最为严格的烟气排放标准、采用传统岭南园林设计……力争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垃圾焚烧处理项目的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后建成投产,目前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安装工程已接近尾声,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该项目将作为增城重要的环卫市政设施,设计日均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可消纳增城全区的生活垃圾,建成后作为环保教育基地和绿色生态示范项目。

相比于国内常规的烟气净化工艺,第六资源热力电厂采用了全球领先的烟气净化系统,即“SNCR+半干法+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湿法+SCR”工艺,增设“湿法脱酸+SCR”工艺,为两级脱酸、两级脱硝。如此一来,第六资源热力电厂将执行全球最为严格的烟气排放标准,主要排放指数优于国家2014和EU2000的排放标准,在行业内具有领先示范作用。

这个国内首个“超低排放”烟气处理技术工艺的提出,是广州环保投资集团众多科研人员的宝贵结晶之一。广州环投集团副总工程师、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张焕亨就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除了首个“超低排放”烟气处理技术工艺,张焕亨还曾主导丹麦伟伦炉排炉技术和丹麦尼鲁烟气净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取得一系列专利,并通过电厂实际运行考验,得到行业内的普遍认同,奠定了广州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主导广州市第三至第七资源热力电厂工艺路线、处理规模和机炉配置等技术决策,保证各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开展,确定国内最大的广州东部循环经济产业园(4000吨/天焚烧、3500吨/天污水、2200吨/天餐厨、1000吨/天粪便等)主体工艺路线、处理规模和总平面布置等,直接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

对于张焕亨而言,加班到每天晚上八九点已是常态。“有时候觉得不能照顾好小孩子,有点遗憾,但是家人都挺支持。”对于他而言,科研是一生热爱的事业。每当做完一件事、取得一个突破,他都会感到莫大的成就感。他表示,环保行业是个造福子孙的事业。“垃圾处理不好的话,会污染水、大气、危机环境公共安全,搞好之后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真正实现美好生活,意义很大。广州垃圾处理,刻不容缓。”  

誓言:一定不能辜负市民的期待

关于丹麦伟伦技术的首次引进,现任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罗翠红印象深刻。“技术引进到落地的过程,是一个非常漫长、枯燥的过程。”她回忆,当时几乎每个周末都加班加点,同时赶几个项目的图纸,“基本上是昼夜不分。”罗翠红表示,“从2007年开始引进丹麦伟伦技术,2012年、2013年开始国产化部件的设计,真正用起来就在2013年末2014年中旬开始烧垃圾。当我们看到最终烧得非常好的时候,很有成就感。”

引进国外技术的消化过程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所谓技术,实际上是一系列的图纸、文件以及技术说明,是非常大的技术资料包。”罗翠红介绍,“当时团队首先要专门翻译、还要同国内技术进行比对分析,同时消化为何这么设计、为何是这个结构。”在这基础上,科研团队再作国产化设计。在实验过程中,有不适合中国垃圾处理的部分都要经过不断的改进、优化研发。当时科研团队还不敢动750吨的炉型,“心里还是挺悬的,担心烧不好、烧不透、处理量不达标等问题。”经过多年持续的摸索、改进,国产化设计落地的结果非常成功。

让罗翠红更有成就感的是,现在丹麦有些项目还会来请广州环投集团来设计,这种认可,正是全体科研人员不断努力、科研实力日益强劲的结果。

罗翠红目前主要负责国产化设计的内容。现在的她也还经常要到项目现场。为了了解实际项目设备使用情况,焚烧炉每次一停炉,炉内温度降到人能承受的状态,她就会戴上口罩、帽子爬进去。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设备的使用、腐蚀、堵塞等各种情况。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罗翠红都要做这项工作。

罗翠红表示,每次项目投入运营,她都会在现场做调试指导。每当看到系统顺畅运作起来,心里就很有收获感,很有成就感。“会觉得很开心,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到安装。”

罗翠红回忆起一次环境文化节对公众的授课,当时天气很冷,听众都是在网络上报名的,只要对广州垃圾处理相关情况感兴趣的都可以报名参加。罗翠红坦言:“当时心里就想这么冷的天肯定没什么人。结果当天市民的踊跃性超乎我想象。”“广州市民对于垃圾处理的关注度远远超过自己的预期。虽然很多人没有在环保行业,但是一直非常关注。经过这次以后,我更加深刻感受到广环投集团背负的社会责任非常之大,我就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辜负市民的期待。”

blob.png

90后”杨羽潇获评“优秀城市美容师”

努力:90后职工成优秀城市美容师

10月26日,广州公布了评选出的100名市级“优秀城市美容师”。他们是羊城5万余名环卫工人的优秀代表,平均年龄为43.6岁、从事环卫工作平均达11.4年。而其中最小年龄仅26岁、最短环卫工龄仅为2年的这位优秀城市美容师——杨羽潇,正是来自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广州永兴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运行部的主值班员。他是1991年出生的标准“90后”。

在杨羽潇的印象中,最辛苦的一次工作经历是在2016年6月。据他介绍,在刚起炉的时候,湿的灰不能进到灰库里。但没想到由于有水进入,所有的灰都被打湿了,跟泥浆一样,不能通过管子施压吹到固化车间运走。整个系统因此不能运行,所以他们就只能在底下开口子将湿灰引出来。底下的灰出来了,壁上还有灰,在那段时间里,杨羽潇和同事需每天轮班,一直守着,只要堵了就拿钢筋去捅,有时还用压缩空气炮吹堵,结果喷出来以后整个空间都布满灰。“全身都是灰,防尘眼镜都看不见。里面又太热,汗滴下来也没办法擦,只能戴着手套在那干活。汗流到眼睛都睁不开,没办法出来洗洗手、擦一擦再继续干。最难熬的是刺鼻的气味,不呼吸都能感觉往鼻子里钻,条件比较辛苦。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三四个月,杨羽潇也一直辛苦地坚守在岗位上。

由于繁重的任务和工作需要,除了至亲过世和姐姐结婚,杨羽潇一直都没休假回过家。想起在广州的第一个春节,他还觉得有些心酸。当时,租住的村子里的大多数外地人都返乡过年了,他记得过年时超市也不开门,整个春节显得格外冷清。有一次他觉得工作完有些劳累,身上是脏兮兮的工作服,感觉很辛苦,发了一条朋友圈后,他妈妈就很心疼地关心他:“怎么啦?工作怎么这么辛苦?”从那以后,懂事的他就不怎么透露自己工作上的辛苦,尽量展现给家人轻松的一面。而家人也给予杨羽潇最大的支持。

对于一个跨专业的年轻人来说,短短时间内能在工作上取得这样的成果,得益于他平日里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的态度,离不开他不断提升自我、总结经验的学习精神,也更由于他愿在环境服务做出贡献、保障城市人民生活环境的初心。正由此,刚刚入行两年的杨羽潇才能获得“优秀城市美容师”的荣誉,他也坦言:“觉得特别光荣!一开始还挺惊讶的,觉得自己是一个新人,何德何能,以后要好好干!” 

杨羽潇表示,在做这份工作之前对于垃圾处理一无所知。在从业以后,如今觉得做这份工作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的垃圾,让人们有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很是自豪。“广州本来就是一座很漂亮的城市。做好垃圾处理,很有意义。”

blob.png

兴丰填埋场

责任:最大填埋场管理零事故

来来往往的垃圾车,少有别的车辆驶过;这里大部分地面被“垃圾山”占据,而且“山体”每天都在变大;每小时要处理100多辆垃圾车,每天处理七八千吨甚至上万吨垃圾……这里便是张玉飞7年多来朝夕相对的工作环境。他说,一开始觉得又脏又累,后来慢慢也就习惯了,有的只是满腔的责任感。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兴丰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总占地91.7万平方米,设计总库容3800万立方米,日均处理生活垃圾达到12000吨,是国内乃至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之一,创下国内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的三个“第一”:国内第一个通过国际招标设计、并根据国际标准和规范建设的特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国内第一个采用双衬层防渗系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国内第一个采用反渗透工艺处理渗滤液的生活垃圾填埋场。

勘察、巡场是张玉飞每天必做的工作。“走一圈下来平均要两个半小时。夏天我们都是穿着长袖工装、戴着安全帽,膜面温度达到65摄氏度以上,每次巡场完回来都像被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当时他所在的安健环部门,作为公司安全环保监督保障部门,管理监督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所有的生产过程和实际操作过程均都按规范作业,每一项监测指标都要达到国家要求标准,每一天的垃圾处理都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所有的生产作业都必须做到先保证安全、后开始生产。连续6年,兴丰填埋场未发生过一次安全生产事故和环保事故。对于他而言,感官上的不适只是小问题,除却身体上的劳累,更考验人的是时时刻刻要想着这个事、在意这个事。张玉飞感慨道:“一件事情一次把它做好可以,每天把它都要做好,每月做好,每年做好,年年如此,压力还是很大的,这个也是持之以恒的过程。”

张玉飞深知自己工作的责任重大,“个人的感受就是,一个人做不了什么事情,只有一个团队默契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取得好的成就。”他对同事以诚待之,对工作以严待之,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扎实苦干,勇于拼搏。即使每年到台风季节或遇特殊情况,他仍吃住在项目,蹲守在现场,掌握最新的情况,以应对突发事件或为上级领导提供准确的现场情况,以保障现场平安。

2013年张玉飞被政府主管部门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和“广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的称号。他感慨道:“回头看感觉确实很有成就感、很自豪。”他也表示,希望在美丽的广州继续生活下去,继续在环保领域工作。

文/穆子厘

[ 编辑: 巫雯锦 ]